第三十三章 智者之慮
關燈
小
中
大
這個世上,其實並無真正的“一步百計”之人,況乎在情勢晦暗不明,訊息難以交通的前提下,對於執政者或者用兵者來說,仿佛是計算一道泰半參數全都未知的覆雜的數學題,只能連蒙帶猜,以期獲得最接近真相的答案。倘若事當臨頭,亟需定計,那麽倉促間疏忽甚至於失誤,那都是很正常的事情。
真正的才傑之士,不過比旁人能夠更早醒悟過來而已。
郭謨正是如此,等到返回清河,喘息稍定,他終於得到充裕的時間來檢討自己此前應對之策,方才發覺犯了一個大錯誤。
自己只想詭言相欺李門崔氏,以說動她在李汲面前為秦帥求情,本以為區區一婦人,見識短淺,容易唬騙;然而越是愚蠢的婦人,便越不可能左右魏博政事啊,肯定要與顏真卿等人相商,而顏真卿輩,會在乎秦帥的死活麽?
自己還下令封鎖南北通路,既防魏博趁虛來攻貝州,也方便將來與李汲談判,以讓開退路來交換秦帥安然得歸。然而這番舉動,若是落在顏真卿等人眼中,又會做何設想?會不會反以為我武順軍有謀襲魏州之意啊?
囈,匆促間一時亂了方寸,竟至施此下策……
尤其不久後便有人來報,說顏真卿領兵離開元城,北入館陶——彼果然有疑我、防我之意!
然而箭已離弦,不能覆收,倘若此時撤除封鎖,並將魏博軍在漳北戰勝的消息通報顏真卿,不僅無可取信,反倒會引發對方更深的猜忌,顏真卿有可能直接領兵逾境,以期接應李汲南歸。到那時候,諸關已撤,魏博主力可暢意南北,清河不就變成一座孤城了麽?
難道要把希望都寄托於李汲無並吞武順之意,或者顏真卿絲毫不敢逾越職份嗎?郭謨相信,人性本惡,利益在前而守禮不取者,鳳毛麟角也——換了我是李汲或者顏真卿,也必趁機試取貝州!
由此只能一條道兒走到黑,繼續於州內戒嚴,封鎖道路和消息,並且召集德州等處的兵馬齊集清河,以應異變了。
他早已派遣州中能言善辯之士,北上信都,就等著李汲率兵折返,第一時間加以游說。並威脅若李帥不肯釋放秦帥,我等要上奏長安彈劾,且貝州已然聚集了上萬兵馬,隨時都可以南下踏平魏州,到時候難免玉石俱焚……
說客所言能否得用,李汲最終做何決斷,郭謨也實在心裏沒底啊。
與郭謨相同,杜黃裳在送別顏真卿後,返歸衙署,反覆籌思,很快亦推翻了自己最初的觀點——當時擔憂我軍真在漳北戰敗,恐怕匹馬不能得歸,多少有些亂了方寸,所思所慮不夠嚴謹啊……
於是寫信給顏真卿,剖析道:
“前武順軍敗走,且為賊燒斷浮橋,則若我軍亦敗,當在旋踵之間,不至於遲遲不能得著消息。則若我軍能夠暫遏賊勢,退守堅壘,以李帥之能戰,將士之驍勇,未必不能脫離險境。
“且在末吏所見,李帥性情,雖敗不餒,寧折不彎,此番本首倡議北征,若事不成,恐無顏回見魏博父老,則必不可肯遽歸也。信都存糧,不下五十萬斛,若為田氏所得,必兼程南下,以謀貝州,則貝州聚兵鎖境,或非謀我之意。而李帥亦必不肯失信都,必急歸以扼守之,昔司馬守平原期年,故張公守睢陽逾歲,而田氏之兵遠不如安史賊眾,豈雲李帥不能守?
“若李帥實據信都,以遏賊勢,則拘囚武順軍秦帥,是恐貝州反覆,斷其後路也。則今武順軍聚兵鎖境,即非謀我,亦必有內亂之兆。
“末吏亦不識所猜所判,何者為實。若如前言,則我當急收貝州,以遏賊勢,以屏障魏,待李帥之歸——武順軍既無帥在鎮,實不能指望為我禦賊也。若如後言,亦當急破貝州,打開通途,接應李帥。
“此就形勢而言,就人情而論,末吏實不知兵,全在司馬裁奪。”
顏真卿幾乎是在接到許柳暗通款曲之信的同時,也接到了杜黃裳的來書,兩相比對,不由得撚須讚嘆道:“杜遵素實智謀之士,精於權變,吾不及也。”便命喚來一名節度牙兵——李汲沒有盡數領去前線——問道你從前曾隨節帥微服而往德州勘察,可曾見過一名叫做許柳的武順軍將麽?當日是何情形,可說來我聽。
那名牙兵乃將前後經過,備悉陳述了一番,顏真卿心道:如此說來,許柳於此節並無誆言,則今日請為內應,多半是真非詐。且如杜黃裳書信中所言,不管前線究竟是何種情形,武順軍封鎖道路究竟是出於何種心理,我等在後方,總不可能飛越而往信都甚至漳北去救李汲啊,最佳的應對之策,就是先把貝州給拿下來了。
若能攻取清河,打通南北通道,既可以接應李汲率敗兵南下,亦可阻遏有可能洶湧而來的天雄軍得勝之師。且說不定李汲悍拒賊寇於信都城下,糧秣既足,得知後路暢通,士氣覆振,還會有機會反敗為勝呢,亦未可知啊。
終究我手裏兵數太少,且恐清河駐軍過多,若無許柳的密信,說不定即便認可杜黃裳的判斷,我也不敢輕率進軍。天幸許柳願為內應,則如此良機,豈可錯失?
那麽許柳有沒有可能施詐偽降,其實是誘騙我等前去一鼓成擒,好使武順軍轉過頭來偷襲魏州呢?實話說也是有兩三分的可能性的,但自古用兵,哪有不冒險的?倘若錯失良機,使我軍主力遲滯於冀州境內不能得歸,或者必須繞道邢、洺等州才能歸鎮,那結局便難以預判啦。
魏、博兩州,多半會丟!
想到這裏,顏真卿急忙召集各營什將,申以軍令。
李汲不願意帶協軍上戰場,認為只夠運輸和警戒之用,顏真卿可不這麽想——你李長衛的眼界也未免太高了些吧。終究都是些舊魏兵卒,最少都有五六年的當兵經歷了,近年來供奉又相對充裕,且時常操練,並非只管屯田和幹工程,怎麽就不能打仗了?想當初我在平原郡對抗安史叛軍,麾下只有三千靜塞軍,臨時招募了一萬新卒,論素質、戰技、紀律,遠不如今日的魏州協軍啊,我不照樣以寡敵眾,悍禦叛軍將近一年的時光麽?
且若非潼關失守,天子西狝,導致河北人心大亂,我還不至於會戰敗,堂兄顏杲卿也不至於為賊所殺……
今時今日,我便要率這兩三千協軍立功,一舉而下清河,或可扭轉敗局!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顏真卿圖謀清河的同時,魏博主力在李汲、雷萬春等將的統領下,已然順利攻克了下博縣,兵鋒直指敵巢武強。
且說當日田承嗣將主力前來衡水,以敵官軍,其餘兵馬多散於瀛州境內,或者跟隨大將康愔,往救滄、棣二州,對於前線和老巢之間的下博縣,並未添置多少兵馬。由此田承嗣逃歸下博,尚未來得及聚攏敗卒,便聽說了衡水已陷的消息,且旋踵之間,雷萬春率兵進抵城下了。
下博城小兵寡,田承嗣不敢扼守,被迫再度跳上馬背,落荒而逃。原本身邊初聚起來兩三千兵,逃躥之際,又覆陸續奔散,等回到武強縣,所餘已不足千人……
好在武強城內還是有一支留守兵馬在的,田承嗣一方面急遣人去召康愔回來,同時盡搜城內青壯,發給兵器,登城協防。他本在城外如北鬥七星般築就七座堅壘,以為犄角拱護之勢,就此將泰半可用之兵全都撒出去了,憑堅而守,欲圖遲滯魏博的進取之勢。
終究魏博方面也就一萬來兵吧,久經鏖戰,再加深入我境,在在需要留兵守備,真到武強來的還能剩下多少?我即便不敢再出而野戰,守城總是守得住的。城內糧草,尚足月餘之用,而敵軍孤懸我境,頓兵堅城之下,士氣還能維持多長時間呢?待康愔及瀛州諸城兵馬來援,尚有反擊之望。
當然啦,同時還得趕緊派人到長安去謝罪,懇請朝廷,就此讓魏博罷兵吧,條件麽,都好說。
再說李汲一路長驅,直至武強城下,紮下營壘後先往覘看敵勢,等返回營中時,難免有些愁眉不展。
他對部下說:“皆雲田承嗣以武強為據,增築城池,有如鐵桶一般,我還未信——不過數年間,人力、物力有限,武強本非古來名城大邑,又能牢固到哪裏去?孰料今日一見,實不易取啊……”
隨即恨聲道:“若昭義軍未潰,哪怕武順軍在此,我都敢直攖武強城防,以戰勝之師攻敗怯之敵,最多一月,必克也!然今麾下不足萬眾,若力攻之,唯恐將兵將折損過半,且還未必有全勝之望……”
乃問左右:“南將軍見在何處?”
南霽雲此前奉命領博州兵東出,一路勢如破竹,克厭次,陷陽信,數日間便幾乎掃平全棣,然後北上滄州。同時武順軍博州的兵馬也北上了,肩並肩地瞄著南霽雲,相互搶地盤兒,反倒拖慢了博州軍的腳步。漳北決勝前傳自南霽雲的最後一道信息,是他在饒安、鹽山之間,遭遇天雄軍守備鹽場的兵馬,預期將有一場惡戰。
如今李汲再次問起南霽雲來,田乾真便道:“我軍與南將軍聯絡,須自德州北部繞行,消息不易通也。前聞南將軍已破賊鹽場軍,將追亡逐北,乃遣人申節帥之令,命其西來相會。然計其腳程,最多抵達東光,距武強尚有兩百裏之遙……”
兩百裏地,哪怕按照正常的行軍速度,也得四五天,況且所處敵境,你料不到哪兒還會有天雄軍兵馬阻路哪,則估計沒有十天左右,多半是到不了的。
而且說不定還會被人堵在某個要隘,百計難過——田承嗣也不傻啊,但凡手裏還有一支可以機動的兵馬,必定西禦南霽雲,以阻兩路魏軍會師城下。
李汲不由得嘆息道:“罷了,且先打造攻城器械,等等南將軍吧……若其五日不至,唯有我孤軍攻城了。”
終究經歷千難萬險,都已然走到這一步了,難道見著武強堅城難克,就此為山九仞,功虧一簣,打道回府麽?怎麽著也得先打幾仗,拔對方幾座壁壘再說啊。
反正前往信都的道路基本打通,我這會兒糧食足夠吃用了,而聶鋒既囚秦睿,也不怕武順軍方面跟我背後使壞……在此堅城下停留十天半個月的,我完全等得起啊。
然而命令才剛傳達下去,士兵們正忙著砍伐樹木、編織繩索,以備制造攻城器械呢,忽有急報傳來:“成德軍三萬餘眾,自安平渡過滹沱水南下了!”
眾皆大驚:“滹沱水至武強,最多兩日路程,則若成德軍是來增援田氏,我必不能敵!且若彼先取下博,斷我後路,則我軍無孑遺也!”
李汲也有些擔心,但在眾將吏面前,必須得強自鎮定,於是不憂反笑:“尚不知成德的來意,君等何必如此惶恐?且若彼來,我便南渡漳水,再過故瀆,繞武邑回德州去,但先期於兩處水面架設浮橋,成德萬馬千軍,能奈我何?”
話雖這麽說,但成德軍終究兵眾力強,且是生力軍,真要是一路猛追不舍,說不定能跟在魏博軍身後,攻取德州,再向博州……所以李汲心裏這個恨啊,李寶臣你若壞我大事,等我秣兵厲馬,重整旗鼓之後,就先不管田承嗣了,而要拿你開刀!
高郢自告奮勇,前往出使成德軍中,問其來意,李汲首肯了。
就這麽提心吊膽地等到第二日清晨時分,高郢終於有消息傳回來——“成德軍雲,乃是代河東軍來援我,共伐田氏的。”
李汲聞報,不禁微微而笑:“意料中事耳。”仿佛他昨天就已然料定成德軍無惡意似的。
不過成德方面是這般表態,倒也不全出意料之外,正如當日邢曹俊所言:“我料成德知曉戰事結果,必不敢輕率妄動。”雖說他所料並不太準,對方還是動了,但乃是謀定而後動,絕對不輕率。
只不過,這話究竟信得還是信不得呢?成德軍真是來增援官軍的,而不是來攪局,甚至於暗助田承嗣的?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真正的才傑之士,不過比旁人能夠更早醒悟過來而已。
郭謨正是如此,等到返回清河,喘息稍定,他終於得到充裕的時間來檢討自己此前應對之策,方才發覺犯了一個大錯誤。
自己只想詭言相欺李門崔氏,以說動她在李汲面前為秦帥求情,本以為區區一婦人,見識短淺,容易唬騙;然而越是愚蠢的婦人,便越不可能左右魏博政事啊,肯定要與顏真卿等人相商,而顏真卿輩,會在乎秦帥的死活麽?
自己還下令封鎖南北通路,既防魏博趁虛來攻貝州,也方便將來與李汲談判,以讓開退路來交換秦帥安然得歸。然而這番舉動,若是落在顏真卿等人眼中,又會做何設想?會不會反以為我武順軍有謀襲魏州之意啊?
囈,匆促間一時亂了方寸,竟至施此下策……
尤其不久後便有人來報,說顏真卿領兵離開元城,北入館陶——彼果然有疑我、防我之意!
然而箭已離弦,不能覆收,倘若此時撤除封鎖,並將魏博軍在漳北戰勝的消息通報顏真卿,不僅無可取信,反倒會引發對方更深的猜忌,顏真卿有可能直接領兵逾境,以期接應李汲南歸。到那時候,諸關已撤,魏博主力可暢意南北,清河不就變成一座孤城了麽?
難道要把希望都寄托於李汲無並吞武順之意,或者顏真卿絲毫不敢逾越職份嗎?郭謨相信,人性本惡,利益在前而守禮不取者,鳳毛麟角也——換了我是李汲或者顏真卿,也必趁機試取貝州!
由此只能一條道兒走到黑,繼續於州內戒嚴,封鎖道路和消息,並且召集德州等處的兵馬齊集清河,以應異變了。
他早已派遣州中能言善辯之士,北上信都,就等著李汲率兵折返,第一時間加以游說。並威脅若李帥不肯釋放秦帥,我等要上奏長安彈劾,且貝州已然聚集了上萬兵馬,隨時都可以南下踏平魏州,到時候難免玉石俱焚……
說客所言能否得用,李汲最終做何決斷,郭謨也實在心裏沒底啊。
與郭謨相同,杜黃裳在送別顏真卿後,返歸衙署,反覆籌思,很快亦推翻了自己最初的觀點——當時擔憂我軍真在漳北戰敗,恐怕匹馬不能得歸,多少有些亂了方寸,所思所慮不夠嚴謹啊……
於是寫信給顏真卿,剖析道:
“前武順軍敗走,且為賊燒斷浮橋,則若我軍亦敗,當在旋踵之間,不至於遲遲不能得著消息。則若我軍能夠暫遏賊勢,退守堅壘,以李帥之能戰,將士之驍勇,未必不能脫離險境。
“且在末吏所見,李帥性情,雖敗不餒,寧折不彎,此番本首倡議北征,若事不成,恐無顏回見魏博父老,則必不可肯遽歸也。信都存糧,不下五十萬斛,若為田氏所得,必兼程南下,以謀貝州,則貝州聚兵鎖境,或非謀我之意。而李帥亦必不肯失信都,必急歸以扼守之,昔司馬守平原期年,故張公守睢陽逾歲,而田氏之兵遠不如安史賊眾,豈雲李帥不能守?
“若李帥實據信都,以遏賊勢,則拘囚武順軍秦帥,是恐貝州反覆,斷其後路也。則今武順軍聚兵鎖境,即非謀我,亦必有內亂之兆。
“末吏亦不識所猜所判,何者為實。若如前言,則我當急收貝州,以遏賊勢,以屏障魏,待李帥之歸——武順軍既無帥在鎮,實不能指望為我禦賊也。若如後言,亦當急破貝州,打開通途,接應李帥。
“此就形勢而言,就人情而論,末吏實不知兵,全在司馬裁奪。”
顏真卿幾乎是在接到許柳暗通款曲之信的同時,也接到了杜黃裳的來書,兩相比對,不由得撚須讚嘆道:“杜遵素實智謀之士,精於權變,吾不及也。”便命喚來一名節度牙兵——李汲沒有盡數領去前線——問道你從前曾隨節帥微服而往德州勘察,可曾見過一名叫做許柳的武順軍將麽?當日是何情形,可說來我聽。
那名牙兵乃將前後經過,備悉陳述了一番,顏真卿心道:如此說來,許柳於此節並無誆言,則今日請為內應,多半是真非詐。且如杜黃裳書信中所言,不管前線究竟是何種情形,武順軍封鎖道路究竟是出於何種心理,我等在後方,總不可能飛越而往信都甚至漳北去救李汲啊,最佳的應對之策,就是先把貝州給拿下來了。
若能攻取清河,打通南北通道,既可以接應李汲率敗兵南下,亦可阻遏有可能洶湧而來的天雄軍得勝之師。且說不定李汲悍拒賊寇於信都城下,糧秣既足,得知後路暢通,士氣覆振,還會有機會反敗為勝呢,亦未可知啊。
終究我手裏兵數太少,且恐清河駐軍過多,若無許柳的密信,說不定即便認可杜黃裳的判斷,我也不敢輕率進軍。天幸許柳願為內應,則如此良機,豈可錯失?
那麽許柳有沒有可能施詐偽降,其實是誘騙我等前去一鼓成擒,好使武順軍轉過頭來偷襲魏州呢?實話說也是有兩三分的可能性的,但自古用兵,哪有不冒險的?倘若錯失良機,使我軍主力遲滯於冀州境內不能得歸,或者必須繞道邢、洺等州才能歸鎮,那結局便難以預判啦。
魏、博兩州,多半會丟!
想到這裏,顏真卿急忙召集各營什將,申以軍令。
李汲不願意帶協軍上戰場,認為只夠運輸和警戒之用,顏真卿可不這麽想——你李長衛的眼界也未免太高了些吧。終究都是些舊魏兵卒,最少都有五六年的當兵經歷了,近年來供奉又相對充裕,且時常操練,並非只管屯田和幹工程,怎麽就不能打仗了?想當初我在平原郡對抗安史叛軍,麾下只有三千靜塞軍,臨時招募了一萬新卒,論素質、戰技、紀律,遠不如今日的魏州協軍啊,我不照樣以寡敵眾,悍禦叛軍將近一年的時光麽?
且若非潼關失守,天子西狝,導致河北人心大亂,我還不至於會戰敗,堂兄顏杲卿也不至於為賊所殺……
今時今日,我便要率這兩三千協軍立功,一舉而下清河,或可扭轉敗局!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顏真卿圖謀清河的同時,魏博主力在李汲、雷萬春等將的統領下,已然順利攻克了下博縣,兵鋒直指敵巢武強。
且說當日田承嗣將主力前來衡水,以敵官軍,其餘兵馬多散於瀛州境內,或者跟隨大將康愔,往救滄、棣二州,對於前線和老巢之間的下博縣,並未添置多少兵馬。由此田承嗣逃歸下博,尚未來得及聚攏敗卒,便聽說了衡水已陷的消息,且旋踵之間,雷萬春率兵進抵城下了。
下博城小兵寡,田承嗣不敢扼守,被迫再度跳上馬背,落荒而逃。原本身邊初聚起來兩三千兵,逃躥之際,又覆陸續奔散,等回到武強縣,所餘已不足千人……
好在武強城內還是有一支留守兵馬在的,田承嗣一方面急遣人去召康愔回來,同時盡搜城內青壯,發給兵器,登城協防。他本在城外如北鬥七星般築就七座堅壘,以為犄角拱護之勢,就此將泰半可用之兵全都撒出去了,憑堅而守,欲圖遲滯魏博的進取之勢。
終究魏博方面也就一萬來兵吧,久經鏖戰,再加深入我境,在在需要留兵守備,真到武強來的還能剩下多少?我即便不敢再出而野戰,守城總是守得住的。城內糧草,尚足月餘之用,而敵軍孤懸我境,頓兵堅城之下,士氣還能維持多長時間呢?待康愔及瀛州諸城兵馬來援,尚有反擊之望。
當然啦,同時還得趕緊派人到長安去謝罪,懇請朝廷,就此讓魏博罷兵吧,條件麽,都好說。
再說李汲一路長驅,直至武強城下,紮下營壘後先往覘看敵勢,等返回營中時,難免有些愁眉不展。
他對部下說:“皆雲田承嗣以武強為據,增築城池,有如鐵桶一般,我還未信——不過數年間,人力、物力有限,武強本非古來名城大邑,又能牢固到哪裏去?孰料今日一見,實不易取啊……”
隨即恨聲道:“若昭義軍未潰,哪怕武順軍在此,我都敢直攖武強城防,以戰勝之師攻敗怯之敵,最多一月,必克也!然今麾下不足萬眾,若力攻之,唯恐將兵將折損過半,且還未必有全勝之望……”
乃問左右:“南將軍見在何處?”
南霽雲此前奉命領博州兵東出,一路勢如破竹,克厭次,陷陽信,數日間便幾乎掃平全棣,然後北上滄州。同時武順軍博州的兵馬也北上了,肩並肩地瞄著南霽雲,相互搶地盤兒,反倒拖慢了博州軍的腳步。漳北決勝前傳自南霽雲的最後一道信息,是他在饒安、鹽山之間,遭遇天雄軍守備鹽場的兵馬,預期將有一場惡戰。
如今李汲再次問起南霽雲來,田乾真便道:“我軍與南將軍聯絡,須自德州北部繞行,消息不易通也。前聞南將軍已破賊鹽場軍,將追亡逐北,乃遣人申節帥之令,命其西來相會。然計其腳程,最多抵達東光,距武強尚有兩百裏之遙……”
兩百裏地,哪怕按照正常的行軍速度,也得四五天,況且所處敵境,你料不到哪兒還會有天雄軍兵馬阻路哪,則估計沒有十天左右,多半是到不了的。
而且說不定還會被人堵在某個要隘,百計難過——田承嗣也不傻啊,但凡手裏還有一支可以機動的兵馬,必定西禦南霽雲,以阻兩路魏軍會師城下。
李汲不由得嘆息道:“罷了,且先打造攻城器械,等等南將軍吧……若其五日不至,唯有我孤軍攻城了。”
終究經歷千難萬險,都已然走到這一步了,難道見著武強堅城難克,就此為山九仞,功虧一簣,打道回府麽?怎麽著也得先打幾仗,拔對方幾座壁壘再說啊。
反正前往信都的道路基本打通,我這會兒糧食足夠吃用了,而聶鋒既囚秦睿,也不怕武順軍方面跟我背後使壞……在此堅城下停留十天半個月的,我完全等得起啊。
然而命令才剛傳達下去,士兵們正忙著砍伐樹木、編織繩索,以備制造攻城器械呢,忽有急報傳來:“成德軍三萬餘眾,自安平渡過滹沱水南下了!”
眾皆大驚:“滹沱水至武強,最多兩日路程,則若成德軍是來增援田氏,我必不能敵!且若彼先取下博,斷我後路,則我軍無孑遺也!”
李汲也有些擔心,但在眾將吏面前,必須得強自鎮定,於是不憂反笑:“尚不知成德的來意,君等何必如此惶恐?且若彼來,我便南渡漳水,再過故瀆,繞武邑回德州去,但先期於兩處水面架設浮橋,成德萬馬千軍,能奈我何?”
話雖這麽說,但成德軍終究兵眾力強,且是生力軍,真要是一路猛追不舍,說不定能跟在魏博軍身後,攻取德州,再向博州……所以李汲心裏這個恨啊,李寶臣你若壞我大事,等我秣兵厲馬,重整旗鼓之後,就先不管田承嗣了,而要拿你開刀!
高郢自告奮勇,前往出使成德軍中,問其來意,李汲首肯了。
就這麽提心吊膽地等到第二日清晨時分,高郢終於有消息傳回來——“成德軍雲,乃是代河東軍來援我,共伐田氏的。”
李汲聞報,不禁微微而笑:“意料中事耳。”仿佛他昨天就已然料定成德軍無惡意似的。
不過成德方面是這般表態,倒也不全出意料之外,正如當日邢曹俊所言:“我料成德知曉戰事結果,必不敢輕率妄動。”雖說他所料並不太準,對方還是動了,但乃是謀定而後動,絕對不輕率。
只不過,這話究竟信得還是信不得呢?成德軍真是來增援官軍的,而不是來攪局,甚至於暗助田承嗣的?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